台南人劇團簡介

台南人劇團於1987年成立,是府城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具專業規模的現代劇團。台灣藝文媒體界譽為現代戲劇模範生的台南人劇團,甫於2007年剛轉大人,自1998年起,更連年榮獲文建會「優秀扶植團隊」補助,且評鑑成績名列前茅,並數次奪得第一名的殊榮。

 

近年來在現任藝術總監呂柏伸的帶領下,大力推動「西方經典劇作台語翻譯演出」、「莎士比亞不插電」及「新劇展─尋找劇作家的台南人劇團」等演出計劃,不僅展現台灣在跨文化劇場的高度創意與實踐精神,同時,也積極引介當代台灣年輕劇作家的作品。近期作品,如《閹雞》、《利西翠妲》、《馬克白》、《終局》等,大多為國家戲劇院所委託製作或是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專案補助,作品的主要特色通常就是以創新實驗的手法,高度展現舞台表演的「劇場性」,著實為國內外觀眾提供新穎獨特的觀戲經驗。 

除演出製作外,台南人更是投注許多心力進行戲劇教育的推廣工作,除了不定期為社區民眾舉辦戲劇工作坊之外,也於每年夏天開辦「演員夏日學校」,提供本地演員進修充電的管道。此外,自1999年創辦的「青年劇場培訓計劃」,至今已開辦11屆,這項計劃滿足許多南台灣青年學子想要接觸戲劇、學習表演的渴望和熱情。 

 

近年三項重要活動:

《閹雞》:國家戲劇院委託製作,以作為「2008藝像台灣」系列演出重點節目,亦是本團首次於國家戲劇院大廳演出。

《莎士比亞不插電3─馬克白》:於2007年法國亞維儂外為藝術節演出23場次,並榮獲第6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年度十大節目。

《利西翠妲》:榮獲國藝會「第1屆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補助」,於台南億載金城古蹟演出四場,被譽為古蹟環境劇場的最佳作品之一。

poster0-5.jpg banner2.jpg

台南人劇團2010春季作品

 

人生是一連串的問與答

你可以問得漂亮,但你有「種」誠實回答嗎?

 

《Q&A》首部曲

 

三人聯手 顛覆打造 長篇影集式劇場一場跨越

繼《K24》和《木蘭少女》之後

導演呂柏伸 編劇蔡柏璋 作曲王希文

歐亞的失憶追尋

從倫敦、柏林到台北,三段命中註定的相遇...

 

 

【關於《Q & A》】

《Q & A》其實是Quest(追尋、探索)和Amnesia(失憶)的縮寫,作品講述一個因為失憶而重新追尋自我並拼湊自我身份的男人的故事,當中並將引發觀眾思索一連串有關當代社會對於傳統價值的問與答《Q & A》,這當中包括愛情、親情及性別身份議題等等。

 

【劇情綱要】

劉憶從柏林回到台北後,在一場車禍中失憶,醒來之後,重新面對全新的人生。在醫院裡面,劉憶的父母誤把撞到劉憶的肇事者,傅嚴歆,當成兒子的女朋友。傅嚴歆因為心生愧疚,於是將錯就錯接收這個新的身分;劉憶不疑有他,重新展開和傅嚴歆的交往。劉憶的母親,關英蓮,一位頂尖婚禮籌辦人,一心一意想替兒子籌辦 婚禮。在過年的家庭聚會上,一切的謊言都東窗事發,傅嚴歆的肇事者身分也曝了光。劉憶決定離開台北,靠著腦中唯一記得的旋律,前往柏林尋找過去… 

 

【演出特色】

這個作品是新生代優異編導蔡柏璋繼口碑與票座皆創造佳績的《K24》之後,所編寫的另一齣電視影集型式的舞台劇,同樣企圖探索並實驗電視影集與劇場元素結合的更多可能行,除了有固定的腳色人物之外,每集也將安排新人物登場,企圖不斷帶給觀眾驚喜,此外,如何在劇場有限空間裡頭可以迅速達到場景轉換及多重視角的處理也將再次考驗這次的製作團隊。

在行銷和市場開發上也將採用《K24》模式,同樣在演出檔期的安排上,將於2010年5月先推出第一季的前兩集,之後將於2011年春天陸續推出後面的續集,再度吊足觀眾胃口,挑戰其看戲的慣性。

 

【主要演工作人員】

 

編劇:蔡柏璋

導演:呂柏伸

舞台設計:陳慧

燈光設計:魏立婷

服裝設計:謝宜彣

作曲:王希文

主要演員:蔡柏璋、姚坤君、黃士偉、李劭婕、黃怡琳、黃彥霖、林玟誼

 

製作人:李維睦

執行製作:江彥德、彭懿芬

舞臺監督:魏錚郁

助理導演:廖若涵、林孟寰

 

 

演出場次、票價 

【台南】5/15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2000

【台中】5/22     台中中山堂             400, 600, 800, 1000, 1200, 1500, 2000

【台北】6/46/6 台北城市舞台           500, 800, 1000, 1500, 2000, 2400

 

購票優惠

* 限時搶購2月28日前購票,獨享史上最大優惠5

(台北場限1000元以上票券,台中台南限800元以上票券)

* 四人同行一人免費」套票優惠:購買四張同場次同票價票券即享75折優惠

* 團購優惠:三十人以上購票享5折優惠,請洽台南人劇團06-274-7605或各校駐校代表

* 兩廳院之友、誠品會員、台新遊藝卡卡友及台新銀行信用卡友、國泰世華卡卡友購票享9折優惠

* 台南人之友75折(請洽台南人劇團購票)

購票洽詢

*全省兩廳院售票服務處

* 兩廳院售票網

* 台南人劇團06-274-7605

 

【主要創作者簡介】

蔡柏璋/編劇

  台灣大學戲劇學系第二屆畢業:在校期間成立【戲劇主義】劇團,並發表多齣製作;於2002-2003獲選台大與美國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交換學生,至美國研讀戲劇相關課程一年。畢業後,陸續跟國內重要劇團合作,像是創作社、如果兒童劇團、莎妹劇團及台南人劇團。2007~08受邀擔任台南人劇團的駐團編導;2009年起,受邀與呂柏伸共同擔任台南人劇團聯合藝術總監;現於英國倫敦中央戲劇與演說學院攻讀音樂劇場碩士課程,將於2009年8月完成學位。

  由他擔綱演出的作品中多次獲得台新藝術獎的肯定,其中創作社《嬉戲: who-ga-sha-ga》榮獲第三屆表演藝術的百萬首獎、《莎士比亞不插電3:馬克白》第6屆表演藝術十大作品。此外,他的最新音樂劇創作劇本《木蘭少女》不僅獲得府城文學獎的首獎,也被挑選作為台大戲劇系創系十週年的紀念演出,2009年6月於台北城市舞台演出。

近年演員經歷

台南人劇團《莎士比亞不插電3:馬克白》、《莎士比亞不插電2:哈姆雷》;創作社第十二號作品《嬉戲:who-ga-sha-ga》; 玉米雞兒童劇團《巫婆煮成一鍋湯》;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家庭深層鑽探手策》、《30P:不好讀》;如果兒童劇團《抓馬歷險記》;台大戲劇系第二屆畢業製作《第十二夜》等。

 

近年導演經歷

台南人劇團《K24》第一季全六集、第六屆青年劇場期末呈現《中性場景》;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e.play.XD》之《∞》;戲劇主義第三號《RENT》、第二號《非關治療》、第一號《性世代首部曲》等。

 

重要編劇經歷

台大戲劇系創系十周年大戲《木蘭少女》;台南人劇團《K24》第一季全六集、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e.play.XD》之《∞》。

 

呂柏伸/導演

格蘭格拉斯哥大學文學士,英國倫敦大學霍洛威學院戲劇與劇場研究碩士及博士班肄業。現擔任台灣大學戲劇學系專任講師,主授導演課程,並曾任教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

 

2003年1月起受邀擔任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起,呂柏伸便積極推動「西方經典台語翻譯演出」、「莎士比亞不插電」及「尋找劇作家的台南人」等活動,一方面進行跨文化戲劇的實驗創作,另一方面則積極引介當代台灣年輕劇作家的作品。近年來呂柏伸的作品大多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委託製作,或是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專案補助,演出成果受學者專家、輿論媒體與觀眾的高度讚賞。《終局》於2004年在國內演出後,受文建會推薦至巴黎台北文化中心演出三場;2007年的《馬克白》不僅代表台灣參加當年度的亞維儂外圍藝術節的演出,廣獲國際佳評,同時,也榮獲「第六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年度十大作品。

 

呂柏伸所導的作品涵蓋古今中外,包括當代台灣劇作家田啟元的《白水》和許正平的《愛情生活》,日據時代經典話劇《閹雞》,從《紅樓夢》改編的豫劇《劉姥姥》,以及荒謬戲劇大師的《終局》《落腳聲》、《來來去去》,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羅密歐與朱麗葉》與《馬克白》,以及古典希臘喜劇《利西翠妲》和悲劇《安蒂岡妮》等。近期作品臺大戲劇學系創系10年鉅獻《木蘭少女》,被譽為是中文音樂劇製作的新里程碑之作。

 

除導戲及在校擔任戲劇教學外,呂柏伸還在藍劍虹的協助下主編出版國內第一本深度戲劇評論刊物《劇場事》,至今已發行6期。此外,於2003年起他更開辦「演員夏日學校」,廣邀國外對表演訓練學有專精的人士來台主持工作坊,為國內演員提供專業進修充電的管道。

 

蔡柏璋《K24》作品的評論摘錄

 

  K24,即指chaos,混亂。雖然主旨如是,但編導蔡柏璋和藝術總監呂柏伸的頭腦卻都很清楚。對於刻意營造的戲中戲結構、一人分飾多角、戲裡戲外的交錯與疏離、諷刺美式影集、莎劇臺詞、表演方法、電視主播和報紙、凸顯台海兩岸的文化差異……等,可謂用心昭然,處處「有戲」。不僅自己玩得開心,也逗得觀眾哈哈大笑。這是非常難得的「原創」實驗。

                                 陳芳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去年(2005)一年赫然望見了蔡柏璋,他所導的《e.play.XD》之《∞》,以及他所演的《莎士比亞不插電──哈姆雷》,已經夠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加上這次擔任編導的《K24》,可以看到一種類似美國影集的運鏡節奏──快速,只是表面的快速,裡層還是由諸多的點子所匯集而成,每個點子的蘊生與累積,就像落瑛繽紛似地錯落交疊,急徐之間,更可看出劇場執行人員的默契與熟練。                                                              

                                 于善祿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講師)

 

  《K24》裡我看到爆笑以外的更多創造力、也看到劇本裡除了不斷的笑點之外包含了必要的劇情厚實度,甚至還”偷渡”了編劇心中的不平在大快人心的諷刺對白裡。我終於明白這種”開懷一笑”可以不是空笑,而是可以讓人思考的。                                                                                                                                                             《K24》觀眾 張宛婷

 

  劇場成了電視,這是非常有趣的創意和巧思,拉近了觀眾和舞台的距離,就像在自家觀看電視一樣的自然而受娛樂,當然每個演員優秀的演出是挑戰成功的原因,使得緊湊而又混亂的步調始終能有條有理的呈現出來,不致讓觀眾無所適從,還挺亂中有序的,唯一想抱怨的是,為什麼還要等到明年才有第三集啊?胃口被吊盡了。                                                                

                                                                           《K24》觀眾 邱月亭

 

  我喜歡這齣戲,因為風格很統一。設定好了鬧劇的基調後,演員們都很豁得開,導演在整體設置上,音樂燈光多媒體佈景道具的選擇上都很統一,就連轉臺也讓兩個工作人員現場推動,很有喜劇效果,觀眾能夠很投入的看,很輕鬆的看,於是很開心地渡過一個美好的夜晚。

                                               《K24》北京場觀眾 顏永祺

 

  《k24》中的快進和倒帶,大家玩的時候常拿來用,他們堂而皇之的搬上了台,就為了讓大家一笑。挺誠實的想法,這倒是自成一格,讓整個戲成了一種調侃,一次假想,一個玩笑,是對名著《羅密歐與茱麗葉》的,也是對生活的,對演員的也對觀眾的。在一個小小的劇場裏,沒有自動的轉臺,要靠推台美女和推台型男的辛苦勞動,一片漆黑之中,在一雙雙亮晶晶的眼睛裏,傳達、分享。有點動人,對不對?                                

                                                《K24》北京場觀眾 兜兜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凱亞電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